26
2020
-
05
打造江海聯運示范區 舟山良海糧油項目進場
總投資9.1億元的舟山良海糧油項目,土地勘察已進場,預計明年9月份一期可建成,投產后可形成年加工120萬噸大豆的生產能力;總投資1.3億元的老塘山港區四期碼頭和總投資6.6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的工程前期準備進展順利,預計可在明年9月與良海糧油項目同步投入運行……
記者日前從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管委會獲悉,為加快融入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園區今年將投入20億元,力爭在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倉儲能力、拓展精深加工等方面有大突破,把糧油產業園區打造成江海聯運的示范區。到2020年,園區爭取形成倉儲能力200萬噸、集散糧油產品3000萬噸、加工1000萬噸的能力,并形成食用油壓榨和面粉、大米、玉米深加工等四大生產系列。
“目前,我們各項工作均已啟動,尤其是作為江海聯運根本的港區四期碼頭改造項目。”指著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規劃圖,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江海聯運即海進江、江出海,最根本就是港口和碼頭配套設施。現在老塘山港區的碼頭都適合大型船舶停靠,尤其是作為糧油專用碼頭的老塘山三期碼頭,是5萬噸兼靠8萬噸的大型碼頭,去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進境糧食公共中轉碼頭,進境糧食的靠泊量達到1300萬噸,共有256艘次船泊停靠。“作為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僅有大碼頭肯定不夠,尤其是海進江,必須要配套小碼頭。”
據透露,目前舟山港務集團已經決定在老塘山四期碼頭位置,新建2個5000噸級的專用出貨碼頭,既為園區企業服務,也為糧油水水中轉配套。“除了碼頭建設外,港務集團還計劃建設園區糧油運輸帶。而為園區企業集中供熱的熱電聯產項目也將在明年9月,與其他基礎設施同步投入使用。 ”該負責人說。
打造江海聯運服務示范區,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可謂“天生麗質”。依托區位優勢和港口優勢,園區內企業都看到了江海聯運“一號工程”建設將帶來的利好,正在積極作為。
作為目前糧油產業園區的“龍頭”,中海糧油已訂造了4艘18萬噸級的綠色環保節能型散貨船。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量進口糧食進行儲備將是未來中國的發展趨勢,因此中海糧油的總公司和潤集團已在沿海、沿江布局了11個糧油集散點。“隨著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打造,位于定海雙橋老塘山區域的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勢必成為全國各點之間的總樞紐。 ”
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基地作為一個“總樞紐”,勢必要具備“大物流、大倉儲”功能。據了解,目前中海糧油除在打造運輸船隊外,還在申請國家競爭性建倉項目,一旦90萬噸建倉項目批復,將大大增強國際糧油產業園區的倉儲能力。
“隨著舟山江海聯運中心的打造,園區競爭能力的進一步增強,目前意向入區的企業越來越多。”據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除了9月份要動工的良海糧油項目具備糧油從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能力外,另一個國際糧食產業一體化項目已于3月下旬簽約,主要從事海外糧食的回運加工貿易,意向性投資30億元,預計產能全部釋放后,年產值可達到100億元。
另據了解,舟山國際糧油產業園區正在加緊進境糧食口岸建設,力爭在通關上更為便捷,真正把園區打造成特色產業園區,輻射整個長三角。
相關新聞